跳至內容

有機耕作一定對環境、動物100%友善嗎?

台灣有機農業日益興盛,農委會也提出有機農業促進法等法案,讓農民與業者得以遵循、接受輔導,達到「農藥、重金屬零檢出」的規範。但符合有機農業的耕作方式,雖能遵守自然資源循環永續利用的原則,卻不一定對生態環境與生物多樣性有所助益,仍需視農民與業者耕作方式與肥料種類而定。

苦茶粕殺死福壽螺,也傷害微小生物

以防治福壽螺的生態農法為例,福壽螺是許多農民的痛,會大量破壞秧稼,因此慣行農業會使用殺螺劑農藥去除福壽螺。然而,在有機農業的規範下,農民不能使用化學農藥,使得部分農民改使用符合規範的「苦茶粕」取代化學農藥,以苦茶粕中的皂鹼殺死田中的福壽螺。

然而,苦茶粕的皂鹼不只對目標生物福壽螺有殺傷力,同時也會使蚯蚓、魚、蝦、及青蛙等在田間棲息的生物死亡,因此並非所有的生態農法和有機耕種都是百分百生態友善。

農業更融入生態保育的友善

即使是天然來源的除蟲方式,還是可能對生物多樣性及生態造成危害,因此「友善農業」的概念也嶄露頭角,除了降低化學農藥的使用,也降低對「土地」的傷害,同時,融入生態保育的概念。

隨著健康蔬食風潮,大家逐漸把焦點放到蔬果食材來源,然而,比起農藥殘留是否為零檢出,我們更應該關注生產方式是否能兼顧水土保育與生態平衡,如能在採買時,支持以友善理念耕作的農民,想必更能達成人類與自然生態兩造的雙贏。



分享這個貼文
標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