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世界近年關注「飢餓」與「剩食」議題,根據官方統計,民國104年到108年間,台灣每年產生約50~60萬噸廚餘,其中許多是不必要的食物浪費所導致,因此如果可以減少食物浪費,增加再次利用性,就可以達到減少剩食的問題。
幫助弱勢的食物銀行
「食物銀行」是經過正式立案並受政府規範的非營利組織,主要從幫助弱勢出發,透過勸募即期的食品與物資,進行倉儲、分配並轉送給無法自力獲得足夠飲食資源的人,來協助解決剩食問題。
新型態的食物銀行:社區冰箱
由於消費者偏好剛出爐的麵包的口感,或是外觀美麗的蔬果等,因此像隔夜麵包、不佳外觀的蔬果雖然還可被食用,但往往會被丟進廚餘桶,為了解決上述問題,許多國家發展出「社區冰箱」的概念。
這種「社區冰箱」除了固定時間會有志工前往確認食物狀況,基本上有點類似無人商店,只要捐贈者確保手上的即期品、乾貨、餅乾甚至難以保存的醜蔬果等生鮮物資符合完整包裝、食品安全原則,就可以把這些物資放到「社區冰箱」與他人共享,不論是誰都可以匿名無償領取,作為活化社區剩食的媒介,達到不浪費的目的,需要留意的是,現行社區冰箱容易有些潛在問題與成本,像是冰箱溫度需24小時控管、需求者的基本食安知識…等,皆是影響食品安全之管制點。
無論是社區冰箱或食物銀行,都可以讓食物發揮效益,減少浪費!除了直接減少廚餘外,也可將吃不完的食物捐贈給「食物銀行」或「社區冰箱」,讓食物不再只是成為廚餘,而能發揮最大的價值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