根據網路調查資料顯示,民眾認為傳統市場的優點有:「夠新鮮」、「富有人情味」、「品項多」、「可散買」。從食農教育的角度來看,傳統市場是一個認識食物來源的絕佳場域,提供豐富而實際的學習機會,讓人們更深入了解飲食與土地的連結:
認識多樣化食材
透過與攤販交流,了解哪些蔬果是當季產物,進而認識節氣與農作物生長的關係,培養消費者選擇當季食材的習慣,不僅吃到健康,也能支持在地農業發展。
觀察飲食文化
市場中的商品擺設、價格談判,以及攤販推薦的烹飪方式,都蘊含著豐富的地方知識。透過這些細節,我們可以更了解本地飲食文化與習俗,進而將其融入在自身的飲食習慣中。
與生產者直接互動
許多攤販本身就是小農或漁民,在與他們交流的過程中,可以學習到從種植到運輸的整個過程,讓人們對食物背後的勞動價值有更深刻的體會,進一步珍惜每一口食物。
提升環保意識
傳統市場中的散裝商品減少了過度包裝,而購買在地生產的食材則能降低碳足跡。這些行為不僅符合環保理念,也讓更多人意識到自己消費選擇所帶來的影響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