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宜蘭綠色博覽會:在玩樂中,探索綠色永續旅程
老師:「萬里蟹和日本帝王蟹,你會吃哪一種?」 學生:「帝王蟹!」 老師:「帝王蟹嗎?好!他的碳足跡是……2580公里!」(拉起標示2580公里的捲尺)
學生:「啊?這麼高!那萬里蟹呢?」
老師:「40公里。」(再次拉起比例少了65倍的捲尺)透過這樣的方式,了解碳足跡多寡之後,你,會選擇吃哪一種呢?
全文圖片來源:蘭陽農業發展基金會
先談永續理念 再談永續實踐與應用
「想講的,其實前幾年好像大部分都講完了,今年,我想要談應該要怎麼做?然後可以怎樣用好玩容易吸收的方式來呈現!」承辦宜蘭綠色博覽會(以下簡稱綠博)的蘭陽農業發展基金會副執行長許名輝,2020年起開始接手籌劃綠博,他提到,
過去幾年的綠博,主軸聚焦在跟民眾傳達「永續」理念,但2024年,他決定從理念轉而強調「該怎麼從日常生活中做起」,今年綠博把武荖坑化身成為「地球學院」,提倡「開心玩,愉快學!」邀請大小朋友在學院地景環境中,用寓教於樂方式,經由懂之,學習永續知識,進而動之,產生行動,最後轉變,成一個更好的地球公民,Knowing , doing , becoming , become better citizens of earth.
邁入第二十五年的綠博,是宜蘭縣每年春季著名的大型環境教育活動。許名輝回首過去幾年留下的成績,2020年主題「永續樂園」,想要談環境永續,不能只是單打獨鬥,必須要跟全世界脈動一致,關注相同事情才能產生力量,所以這一年,他開始把綠博與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(SDGs)連結。他說當時談永續時,周遭夥伴對這概念其實還很陌生,這一年的綠博適逢疫情而停辦,但他轉念順勢將前期籌備的能量,延展成辦理永續發展論壇,最後也完成非六都第一本SDGs地方自願檢視報告的撰寫。
隨著COVID-19的疫情擴散,全世界人心惶恐,2021年的綠博主題是「希望城堡」,許名輝說,「疫情下思考永續該怎麼做的時候,會發現其實有好多典範已經跑在前面了,例如齊柏林、程禮怡、廖嘉展、林惠珊、賴青松、李文珍等人的付出,都努力為永續留下足跡;而他們的共同點,就是常被人笑說是『傻子』,但,他們每個人都是我心目中的英雄!」那一年,綠博把這些前行者逐一拍成影片,稱呼他們為「夢想騎士」,希望藉由他們的無私奉獻,在面對疫情的當下,帶來無限希望。
2022年的主題聚焦於「夢幻島嶼」,綠博開始談比較容易引發大家共鳴的「生物多樣性」,展示瀕臨絕種的生物,強調以視覺方式觀察生態環境。許名輝說,以前觀察環境生態,你必須要透過化學、抽樣等方法,但如果我們可以透過生物指標(Bioindicator),在清澈的山澗看見銀白苦花、在污染混濁的河水裡只剩下吳郭魚,其實透過不同指標生物的存在或消失,就可以了解河川的環境狀態。又比如觀察田間生態,我們看到長腳蜘蛛、橙瓢蟲,就代表這塊田沒有灑農藥,而呈現出田間的食物鏈。只要使用正確方法,不管在農業、漁業或其他產業,就有機會可以協助在每個領域中應該被保護的生命。
2023年疫情趨緩,綠博推出的主題是「莎士登迷宮」,各展館都以不同面向呈現永續的樣貌,其中物產館提倡「讓每次消費都能成為守護生態的力量」,推動綠色保育標章或有機友善農產,鼓勵民眾用消費支持環境無毒友善,用購買力挺守護生命的環境守望者,許名輝眼睛笑了起來,「就像我會去買台南官田的菱角,吃一陣子後,口中就會散發一種清甜好吃的滋味,之後,只要我吃到菱角,腦中自然會浮現水雉在菱角田間開心跳躍的畫面,消費跟環境保護,很快就產生直接的連結。」
給孩子的學習禮物 在體驗中看見各種可能
許名輝笑說,曾有宜蘭人反應「我們小時候被逼著來綠博戶外教學……但綠博,真的好無聊喔……」起初聽到雖然覺得萬分無奈,但他認真傾聽各種心聲,試圖在綠博中,逐步創建出給孩子的學習禮物。最重要的是,他不想要把大人認為重要、但孩子覺得無聊的事強加在參訪過程,「如果要給,我希望以五感體驗,要努力找出讓孩子可以快樂學習的方法!」所以,除非不得已,他盡量跟同仁討論,展館不要單單只以圖文呈現,取而代之的是要加入一點創意,以體驗或沈浸式的情境,讓孩子不知不覺在愉快的玩樂體驗中,理解環境永續的重要。
「其實,我非常佩服環境教育或自然科學老師,他們都有一雙巧手,自己製作小道具,讓孩子們可以用容易理解的方式來學習,就像用兩隻道具螃蟹,實際展演出選擇日本帝王蟹跟台灣萬里蟹兩者碳足跡的不同,短短的時間內讓人一目瞭然,有趣又令人印象深刻!」他說,社群時代很多老師都會透過自媒體展現創意,可以發現很多體驗活動來自老師彼此腦力激盪的用心,因而激勵著他,嘗試在每年的綠博場域中,展現出多元學習的可能性。
搭雲霄飛車 體驗物理重力的力量!
因此,除了一般小型科學DIY體驗外,2022年,他引進美國的大型無動力雲霄飛車,與工作團隊解構研究,成功在宜蘭完成挑戰,「那年,還有蘭陽女中物理老師,帶學生來到雲霄飛車現場,直接上一堂物理重力位能課!」他興奮地說。同一年,他更在冬山河生態綠洲沙丘上完成一座順著山坡上下的纜車,同場加映很受歡迎的天際雪橇,參與者可以順著山坡溜下來,一覽無遺冬山河周邊的美景,孩子玩得不亦樂乎。但他強調,綠博的重點並不是遊樂場,而是要透過不同的方式,在參觀中能讓孩子從中學習,因此學習跟娛樂各佔一半,「尤其這幾年學校戶外教學,上午是環境體驗課,下午是孩子的自由活動時間,遊樂設施大排長龍,大家都玩得好開心,就連很多長者看孩子玩的這麼開心,也說要排隊來坐一下纜車才行……」
2024年的「地球學院」聚集彈跳、滑翔、攀爬、迴旋等遊戲體驗設施,建造一座零電力的「物理遊樂場」,除載具吊掛且順便載人需要用電外,要提供參加的人完全無電力的體驗過程,「去年一開門,就有人跑步衝刺去排隊,像廟裡在插頭香,很難想像,在綠博會有這樣的情形!」他笑說。
化身學院新生 找出消失的學姊
許名輝說,綠博每年有固定展館,但主題與呈現方法都會推陳出新。2024年「地球學院」延續實境解謎形式,今年以「學姊消失之謎」為主題,將園區形塑為大型學院,包括有「植旅系」、「葉行系」、「竹林系」、「海瓜子系」、「稻聽土說系」等系所,提供遊客活潑的學習體驗,讓遊客化身學院新生,到各館玩耍學習,要找出消失的學姊!他坦言,綠博場地約六十多公頃,有十幾個場館,想要逛完根本一天時間也不夠,而且大多來參觀的人停留時間約四個小時,四個小時能夠幹什麼?因而他與工作團隊以實境解謎方式,將幾個主題展館縫合在一起,挑出推廣主軸,串聯起點跟終點,不僅場域縫合,也透過解謎的過程,成功帶出展館中較艱深的知識,「從去年實境解謎的摸索期,到了今年更升級,我相信綠博會讓大家有更好的體驗!」
他舉例,在規劃解謎遊戲時,其中一個關卡在「葉行館」,他說服一位鑽研植物多年的友人,把二十年累積研究植物的畢生精華,在展館中一次呈現,在討論關卡時,這位友人開始講述植物科學,提及大自然的「費波那契數列(Fibonacci)」,他笑著回說:「啊,沒辦法,數學不會就是不會!但這很有趣,我們可以當成實境解謎吧?!」但遊戲規劃師得知後回問:「副執,這不會太難嗎?」他說:「如果太難,我們把它當作提示好了,讓腦袋學習知識後,再用一個比較簡單的方式融入在遊戲解謎過程中……」
小小的力量 實踐永續美好未來
在綠博彰顯永續價值,許名輝認為,永續並不是複雜高深的學術用語,而是可以落實在生活的具體行動,「來到每個展館,會有一件希望你知道的事,除知道外,還可以在日常中實踐。」例如「植旅館」透過植物視角,放入永續旅遊觀念,帶領民眾發現大自然神奇樣貌,去選擇環境友善的旅行方式、尊重在地文化差異;走進農業實驗學校,可以看見各種農業種碳具體可行的辦法;或者,參加一場綠博生態導覽,學習欣賞生物多樣性的特別之處,經由導覽與介紹下,可以開拓你的眼界,只要願意踏出第一步,會在綠博中看見環境的多元可能性!
他說,COP21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,有位法國倡議家曾說,在農忙時節田間翻土時,二氧化碳排放量特別高,有什麼辦法可以把「碳」鎖在田裡面?於是,全世界開始尋找「農業種碳」方式,台灣也不例外。而「種碳」有多種方式,像是運用特定農法管理土壤,讓有機質持續封存在地底下,達成碳封存效果,可能會有效阻止氣候變遷,「當然,科學家提出倡議時比較浪漫,但只要有人願意嘗試,從小地方開始往外擴,機會就會越來越大。」
綠博每年都會推出表演節目,許名輝也會參與寫劇本,再和導演、編劇及製作團隊共同發想討論,「我會提出想傳遞的環境教育內涵,但劇情張力就尊重導演和編劇的專業,但談到環境教育,我非常強調資訊必須要正確,一個字都不能錯!」他強調自己不是AI機器人,不可能做到講任何資訊都正確,但很堅持要再三求證,傳達正確知識訊息。
許名輝期許,綠博提供寓教於樂的互動體驗,但希望參加者能從中理解並嘗試永續行動,在日常中發現問題、提出解方,共同攜手朝人類、生物與環境一起共存共榮的美好未來前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