剩食與吸管,燒起來哪個對環境比較不友善? 剩食與環保議題近年來備受全球關注,不過你知道,焚燒剩食或焚燒吸管,哪個對環境更不友善嗎?塑膠吸管含有塑化劑,而彩色吸管比起白色吸管在燃燒的時候會冒出更多的黑煙,塑膠氣味濃重,滴下的油裡摻有黑色雜質,釋出鉛毒,人體如果吸收,將危及肝臟的代謝機能。 而剩食被當成一般垃圾處理時,由於內容物屬於有機質垃圾,在分解時很容易產生沼氣,不論掩埋場或焚化都將嚴重危害環境。台灣目前有9成垃圾仰賴焚化爐處理,但一般剩... 農糧作物
醜蔬果如何變身華麗? 「剩食」不光是指餐桌上剩下的食物,而是泛指所有的食物浪費,包括畸形或不符合要求規格的NG生鮮蔬果,雖然外觀醜陋,卻完全不影響營養、美味,而且在料理方面,我們可以透過一些小訣竅讓它華麗變身。 英國有家果醬品牌,成立的理念就是收購市場裡賣相差的蔬果,製作果醬、甜辣醬,不讓它們被直接丟進垃圾場浪費掉,每年挽救了5萬噸醜蔬果的廢棄命運,是華麗變身的最佳實例。 在日本農業大縣青森,還有媽媽收購報廢的蔬菜,製... 農糧作物
剩食銀行是用來存錢的嗎? 「剩食銀行」不像一般銀行可以存錢、提款,它就像個儲放剩食的超大冰箱,能提供給有需要的弱勢團體或人們。剩食的來源包括: 過度準備卻吃不完的餐點:仍然可以食用,不必把它當廚餘或垃圾丟棄,例如熟食。 衝動購買或自己並不需要的受贈食品:例如泡麵。 外表受損的格外品、醜食物:例如生鮮蔬果以及有效日期或保存日期標示有誤的NG食品。 生產過剩的農產品:例如蔬菜水果等。 而剩食銀行(Foodsharing)發源自... 農糧作物
吃大魚好還是小魚好? 吃魚,應該選擇食物鏈底層的小型魚類如沙丁魚,還是頂層的大型魚類如鮪魚?建議消費者儘量選擇食物鏈最底層的魚類,如水母(海蜇皮)、魷魚、虱目魚、 沙丁魚 、鯷魚、鯡魚、鯖魚……,不吃多年生的大魚以及魚翅、珊瑚礁魚類。 漁業資源明顯枯竭走下坡,為了海洋完整資源的健康、生態保育的永續,目前全世界已有22個國家製作各國的海鮮指引,供民眾瞭解與查詢,台灣的為 http://fishdb.sinica.edu.... 禽畜水產
食物怎麼選,有助於環保減碳? 想要減碳愛地球,從每日三餐裡就能做得到。那要怎麼吃,才能減少食物里程呢? 「食物里程」的意思是,從產地到餐桌的食物里程愈短愈好,這樣可以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。日常生活中有三個原則可以珍惜資源、愛護地球: 選擇在地、當季食材,並以食物的自然原態來料理,例如,蔬菜的生長週期短,需要的能量資源較少,因此碳排放量也是所有食材種類中最低的。而現代人飲食習慣較少攝取蔬菜,容易缺乏維生素、礦物質及纖維,所以飲食中... 農糧作物
牛肉產生的二氧化碳最高? 在碳排放量的食物排行榜上,牛肉總是被專家列在第一位,但你可曾想過,它的二氧化碳是怎麼被算出來的? 面對全球溫室效應和極端氣候環境,許多國家開始檢視生產紅肉所產生的碳排量,計算後發現,牛肉、羊肉位列第一、二名,尤其1kg牛肉會產生約36kg的二氧化碳,但一棵樹每日只可以吸收約0.03kg的二氧化碳量,等於吃1kg牛肉要仰賴1213棵樹木來吸收它排出的碳量,而一片薄薄的225g漢堡肉,就排放出相當於一... 禽畜水產
多吃就多營養嗎? 多吃食物或保健食品,就會增加人體的營養嗎?這是一個迷思。其實,吃得對,比吃得多更重要。 首先,要注意日常三餐來源,而且要做到六大類食物營養均衡: 全穀雜糧類:富含澱粉的作物,常作為主食,包括榖類的玉米、稻米、小麥,根莖類的地瓜、馬鈴薯,果實及種子類的菱角、南瓜,每餐至少1/3為未精緻。 豆魚蛋肉類:供應身體所需的蛋白質來源,攝取優先順序是豆、蛋、魚、肉,黃豆及製品則是素食者重要的蛋白質來源。 蔬菜... 農糧作物
台灣碳標籤食物是什麼? 你注意到了嗎?有些食物包裝上面,會出現一個綠色腳印的標籤,那可不只是個腳印,而是「碳標籤」。 自從環保署2010年6月舉辦第一批台灣產品碳足跡標籤授證儀式之後,台灣成為全球第11個推出碳標籤的國家,其中食物類包含動物、植物產品、調製食品、飲料產品。 而碳標籤指的是產品從製成到廢棄的各個生命週期階段,產生溫室氣體的總排放量換算成二氧化碳數值的「碳足跡標示」,碳足跡數值較低的碳標籤食物,主要是在地、當... 農糧作物
慢食就是吃東西放慢速度嗎? 慢食運動(Slow Food)由義大利人卡爾洛.佩特里尼提出,1986年成立國際慢食協會,目的是對抗日益盛行的連鎖速食集團與經營速食方式,慢食的意涵絕不是慢慢吃,關鍵在於速食模式為追求快速與利潤,從源頭就採行不當作法,例如:導入荷爾蒙和生長激素增進動物生長速度、使用來源不明的填充肉品等等。 慢食運動提倡維持社區、地區生態區的飲食文化,吃當令,吃在地,多多攝取在地蔬果、促進當地飼養業及農業存續,慢食... 全部
3D列印也能印製食物嗎? 3D列印通常被用來製作器械、模型、服飾,但現在也已開始試印麵包、義大利麵等,不禁引人好奇:真的能透過印製產生食物嗎?印製出來的東西能吃嗎? 3D 列印技術發展日新月異,硬體成本愈來愈低,可使用的原材料種類也增加了,常見應用在生技、文創設計、犯罪現場、考古領域等方面,實現了快速、少量、多樣的客製化需求。 在荷蘭,有設計師運用3D食品打印機,把麵包、乳製品、蔬果等剩食煮沸、混合為糊狀材料,印製成餅乾等... 全部
為什麼台灣一年四季都能吃到不同的水果? 食當令,吃在地,不僅能品嘗到最鮮美的滋味,也符合減碳環保的理念。 但是在物產豐富的水果王國台灣,荔枝、龍眼、釋迦、草莓、水蜜桃、文旦、紅龍果、金桔、西瓜、香瓜…不同的水果隨著不同四季上市,但是像香蕉、蓮霧、木瓜、番石榴、愛文芒果…一年四季也能吃到,為什麼呢? 台灣農業擁有最先進的技術,樹立聞名世界的典範,加上溫網室栽種法,因而原本只在5至7月出產的水果,如:蓮霧,經過品種改良後,推陳出新,不但能避... 農糧作物
過賞味期限的食品還能吃嗎? 不少人看到食品包裝上的賞味期限已過,就把食品丟棄,造成食物的浪費,到底過了賞味期限能不能吃呢? 我們常看到的食物標示日期有三種: 保存期限:根據食藥署的規定,「保存期限」定義是市售罐頭、餅乾、米麵等等包裝食品依照特定儲存條件,從製造日期算起可以保持產品品質的期間,例如6個月、3年,必須印製在外觀標示上,易腐性食品如鮮魚、肉類,一超過保存期限應立即丟棄。 有效期限:在特定儲存條件下,市售包裝食品在有... 全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