趴利趴利台灣冰淇淋:品嚐對你、對動物、對地球都好的冰淇淋 夏天清涼爽口的冰淇淋,如何和永續環境扯上關係呢?「趴利趴利台灣冰淇淋」不只提供健康的冰品,還把冰淇淋和環境生態、在地文化結合,讓吃冰的快樂感和守護地球的滿足感結合。一起來聽這些發生在臺灣土地上的美味故事吧! 圖片來源: 趴利趴利台灣冰淇淋 、shutterstock 世界上知名的冰淇淋國家有義大利、法國、土耳其、日本等,那臺灣有沒有冰淇淋呢?於是乎, 吳書瑀2011年開始著手研究實驗,期許有一天能... 季刊 蔬食季刊12
慈心基金會:不只是一杯茶!尋味有機 感受對永續的心意 憑著與生態共好環境友善的信念,慈心基金會在坪林展開淨源計畫,推廣有機種植。不懂茶的他們,慢慢從學習中了解茶,在每天辛苦製茶流程中,感受有機茶獨特魅力。他們還開了專屬製茶場,吸引有共同理念的青年投入,為茶山注入新創意,期盼未來,臺灣島成為有機島。 圖片來源: 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 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(以下簡稱慈心)成立於1997年,2008年開始啟動「淨源計畫」,陪伴並輔導坪林茶農從慣行轉型為... 季刊 蔬食季刊12
周志輝:有效期限不是安全指標,而是品質指標 認識食品標籤,跟惜食的關聯是什麼? 為了健康與安全,許多人發現食品有效期限過期後就選擇直接丟棄,然而,食品有效期限真的確保了食品安全嗎?本期《灃食・客》邀請自學術界跨域到食物銀行的灃食智庫委員周志輝分享,如何在食品標籤、惜食理念和食物安全間做出選擇,達到平衡健康與環保的目標。 圖片來源:周志輝、 Shutterstock ⬆️臺灣全民食物銀行協會理事長、中興大學食品暨應用生物科技系榮譽特聘教授、灃... 季刊 蔬食季刊12
謝昌衛:加工食品,萬惡的淵藪? 近年來,生機飲食盛行,追求健康自然的原型食物時,大家對加工食品的畏懼也日日加劇,對於添加物的不了解,加上時有食安相關新聞,讓全臺民眾恐慌與不安。不過,加工食品真的是萬惡的嗎?那為何還會有合法的添加物呢? 本期《灃食・客》由灃食智庫委員謝昌衛教授親自為大家破解疑慮,不只揭開添加物和食品加工的神秘面紗,還要帶大家看臺灣的農產品轉型研發,不但能吃能喝,還能作為呵護肌膚的保養品,一起打開食品世界的潘朵拉盒... 季刊 蔬食季刊11
永續書架:影音書籍推薦(11) 如果我們能從微生物「培養」出衣服、從活機體培養出家具以及具有樹皮外表的建築物,會是怎樣的光景?Biocouture是一間以生物基底材料設計的顧問公司,創辦人Suzanne Lee在聖馬丁學院作為服裝布料研究者,她分享生物製造領域中令人興奮的發展,並說明如何能協助我們把塑膠和水泥以永續、環保的替代方案來取代廢棄物。 生態學家Thomas Crowther說:「生物多樣性是地球上所有生命存在以及復原地... 季刊 蔬食季刊11
郭麗津:融合傳統與創新的產地餐桌|臺東慢食節 一切追求快速和效率的現代社會,改變了我們的用餐習慣和對待食物的方式。 策畫臺東慢食節的郭麗津,將來自義大利的慢食運動帶入臺東,相對於大量連鎖、中央廚房的速食文化,以優質、純淨、公平的核心概念,保留臺東多元的料理文化。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什麼是慢食,慢食帶來什麼樣的的生活方式,而關於慢食這個理念,又是如何一步步在臺東成長茁壯的。 全篇圖片來源: 慢食臺東 Slow Food Taitung ⬆️ 臺東慢... 季刊 蔬食季刊11
黃柏鈞:「有機」是讓生態回來,看到臺灣最原始的樣子 從藍鵲茶、石虎米、山麻雀小米這些在地品牌到兼顧永續與獲利的B型企業,黃柏鈞整合出一條結合生態農業和棲地保育的新路徑,讓大家認識末端消費能影響上游農業環境的力量,流域收復不只是黃柏鈞和夥伴的計畫,更是作為消費者的我們能做出改變的行動。來看看我們能為山林中的動物和這片土地做出哪些友善行動吧! 圖片來源: Shutterstock ⬆️臺灣藍鵲茶、石虎米、山麻雀小米推動者 黃柏鈞 在大自然中,找到自己 ... 季刊 蔬食季刊11
張卉君:關於海你不知道的塑 臺灣四面環海,不過卻對海洋生態伺伏的危機無所覺察,陸地上的每個生活選擇,都牽動著海洋的變化,也與你我的未來息息相關。本期《灃食・客》想帶領大家認識海洋,學習在海中發生的「塑」! 圖片來源:張卉君、 Shutterstock ⬆️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董事 張卉君 找回與海洋的連結 地球是太陽系中少數有液態水存在的星球,表面約70%為海洋覆蓋,所以能孕育滋養生命;不過不是所有陸地都適合人類生存,能居住的... 季刊 蔬食季刊11
啼岸: 不傷害動物也可以時尚又美麗! 你知道,許多美妝美髮產品,含有動物性成分嗎? 「啼岸」創辦人林柏辰強調,Vegan要提倡的是一種生活方式,因此除了飲食之外,他結合自身的美髮專業,三代同堂一起經營這個複合式空間,並歡迎各種跨界合作,傳遞與大自然共生的各種可能。在這個空間裡,沒有生命受到傷害,因為「美與時尚,我們可以做出更友善的選擇!」 圖片來源: 啼岸 Vegan Resort 結合蔬食與美髮的複合式空間 「啼岸」創辦人林柏辰,說... 季刊 蔬食季刊11
青鳥原味甜點 :以家鄉甜點 找回家的記憶 來自匈牙利的Nora,辭掉原本高薪工作,透過在世界各地旅行探索生命意涵,成為一位瑜伽修行者。在旅行途中,她遇見了真愛,並為愛定居臺灣。偶爾思鄉心切的她,決定用味蕾找回家的記憶,融合臺灣豐富蔬果研發出不同風味的純素馬卡龍,藉由分享家鄉點心,彷彿回到家的餐桌上。 圖片來源: 青鳥原味甜點 Madárka Authentic Desserts 為愛定居臺灣 用味蕾找回家的記憶 Nora在旅途中四處探索生... 季刊 蔬食季刊11
芭樂媽:從紅色辣椒擁抱綠色生活 來自馬來西亞的 芭樂媽 笑說,她的媽媽從台灣嫁去了馬來西亞,然後自己又嫁回台灣,真是很有趣的巧合,每當想起思念的家鄉味時,絕對會出現的就是「辣椒」! 讓日常餐桌充滿著不同辣椒,芭樂媽分享馬來西亞不同族群的多元料理,都會搭配不同的辣椒。她公開馬來風味辣椒醬DIY的好吃配方,也推薦大家要活用原型食材,搭配各種調味方式,展現出媲美肉類口感蔬食的神奇魔法。 ⬆️圖片出處:和平國際出版《芭樂媽Qistin的... 季刊 蔬食季刊09
林如萍:好好吃飯,就有未來的下一個可能 如何在生活中實踐減碳及永續?飲食其實非常好的切入點!就像國際保育專家珍·古德說過「一天有三次機會可以改變世界。」她提到的機會,就是我們的一日三餐。 健康不好吃、永續很困難、有機很昂貴,是許多人對於永續飲食的刻板印象。農業部「食農教育推動會」委員林如萍認為,永續的重點在於「共好」、產銷「共好」、人的選擇與環境「共好」,在「共好」的情境中,永續就能繼續向下走,也是最簡單、每人每天都能做到的支持方式。 ... 季刊 蔬食季刊09